对青春期孩子家长的几点建议

做父母不容易,教育孩子更难。教育青春期的男孩则难上加难。我想不仅我有这样孩子教育的困惑,其他父母也应该有。

最近我有机会听了一个青春期孩子教育的讲座,感到很受启发。我不敢说是豁然开朗,因为教育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而心理学博士谢刚的演讲,我也未必完全领会正确。好在谢博士说了,如果听了她的演讲以后,能记住其中一条,就不枉听讲座的两个小时。

这里我想记下我对谢博士演讲的个人理解和发挥。合理的部分是属于谢刚博士的理念,她是我们这里一个学区的心理学家。不合理的部分则是我理解错误,请大家多包涵。

第一,我们都有一个成长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看着孩子不顺眼,其实我们当年也这样,只是我们现在忘记了。

孩子的成长,包括身体的成长和智慧的成长。很多青春期孩子虽然身材跟我们差不多了,但是他们仍然是孩子。他们的大脑可能要等到25岁以后才成熟,男孩可能会更晚。既然孩子还没有长大,我们只能让他们在错误中学习。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何况孩子。

或许我们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孩子可能是我们的镜子。他们身上的缺点,可能正是我们的缺点在他们身上的反应。

或许有人会说,我这么用功,孩子怎么不像我这样用功。事实可能是,我们自己替孩子做了各种各样的保护和决策,孩子没有感到他有用功的必要,因为他没有自主权,感到他说了也不算。

赵本山曾经在一个小品里说,我儿子什么都好,就是性格有点倔。这也不怨他,我也这样。

如果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人能够意识到自己并不总对,那么我们就会降低对孩子的期待,并能接受孩子的不同观点。这样或许对青春期孩子教育有益。

第二,看到孩子的优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我们的孩子也有优点和缺点。既然我们的孩子也有优点,那么我们为什么只看到孩子的缺点。

我们在批评孩子时,想过他们的优点吗?如果我们总是批评孩子,孩子能高兴吗?我们自己喜欢成天被人批评吗?

如果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每一个缺点时,同时想到一条他的优点并表扬,那么我们眼中的孩子会好很多。

我以前一个同事,嫁了一个带着孩子的丈夫。有一次她跟我们分享时说,她以前经常跟她丈夫说孩子多么不好,结果有一次她丈夫说,怎么我们的孩子这么糟糕,一条优点都没有?她说,这时她才发现,她以前只关注孩子的缺点,忘了他们的优点。

从现在开始,如果你每天想想你孩子的三个进步,那么你的孩子会变得非常可爱!

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而是要把孩子跟他们的昨天比。他们小时候不会吃饭,不会说话,不能走.....

第三,学会表扬孩子。

世界上的人,都喜欢被表扬,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

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一个人来说,世界包括两部分,我和世界剩下的部分。脑壳里面是我,脑壳外面是世界。

表扬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也可以促进孩子进一步去努力。

谢刚博士用她自身的例子,介绍了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她说,她上了高中以后,第一个学期下来,除了语文,其它科目都不及格。她的转变,来自于一次老师家访。老师说,你年龄是班上最小的,看上去很聪明,为什么期中考试这么差?是不是家里有什么变故?有什么我可以帮得上的?

因为老师说,谢刚很有潜力,所以她认为自己真的有潜力。全家认为,老师这么有经验,肯定不会错。所以她从此开始努力学习,高一学期末,她从倒数变成班级第14名,以后一直在班级前三名。

谢博士推荐了戴尔-卡耐基的书,供我们参考。卡耐基的书博大精深,教我们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及时做出表扬。并且告诉我们,不要只关心我们自己要得到的东西,而且要理解别人要得到什么。他说,如果我去钓鱼,虽然我自己喜欢冰激凌和草莓,但是我不能用草莓钓鱼,而应该用蚯蚓。因为虽然我喜欢草莓,但是鱼喜欢蚯蚓。

卡耐基有一个非常卑微的家庭出生。他的爸爸曾经因为穷而打算自杀。为了卡耐基上大学,他们家搬到了一个免费的师范大学附近,在那里买了一个小农场。家里付不起卡耐基的住宿费,所以卡耐基每天骑马上学。骑马上学也有问题,因为马需要吃喝拉撒睡,所以卡耐基爸爸在学校附近找到一家有马槽的家庭,卡耐基每天把马寄存在那里,他爸爸每个星期送马草和饲料过去。

卡耐基的衣服是家里缝的,式样不规范,并且容易掉颜色。因为卡耐基的身体在长,所以衣服刚开始很肥大,然后变得合身,然后就变得太小。卡耐基跟他妈妈说,因为他的衣服太差,他心里总想着衣服,不能集中精力回答问题。他妈妈痛哭流涕,说家里如果有条件,自然不会让他穿这样的衣服,让卡耐基很内疚。卡耐基可以说是世纪伟人,他的书畅销全世界,但是大家都容易忽视他出生的卑微。

我正在念戴尔-卡耐基的书,争取另外写文章介绍他的跟人交流理念。

第四,父母要学会听。

美国人说,一个人有两个耳朵,一个嘴巴,所以要多听少说。中国人说,沉默是金。水深流缓,语迟人贵。道理我们都知道,但是我们仍然爱说,因为我们都有表现欲,我自己也不例外。

其实,我们说的话,没有几个人愿意听。偶然有人听了,我们就引为知己。

对我们的孩子,我们要学会听,学会观察,不要断然下结论。当我们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以后,再跟孩子协商解决办法。很多时候,孩子就是要有一个听众,并不需要我们出主意。卡耐基在他书中也是这样讲。

谢博士用了米老鼠的图像来说明这一个理念,大耳朵,小嘴巴,多听,少说。

听,本身也是一门学问,聚精会神,看着说者眼睛,跟踪事情情节,适当重复听到的细节,让说者感到你确实在听。如果能听出话外音,则是专家级水平。

有个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处理单词的速度,远远大于人讲话的速度,这样人在听时,会感到信息量太小,容易走神。正确的做法是看着讲话者的身体语言,重复他讲的关键词,脑中猜测他后面可能要讲的内容,并争取听出讲话者内心没有用言词表达的内容。

第五,预先建立规矩。

我们爱孩子,看着自己的孩子好,都是人之常情。

但是,我们也要为孩子建立规矩。

孩子的礼貌用语,孩子做事的优先次序和时间管理,都要通过规矩来建立。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孩子要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完成作业。在做完作业以前,不可以玩电子游戏等。

我给孩子开车时,有时也给他们讲一些故事。一次我跟孩子说,穷人借钱利率高,富人借钱利率低,是不是不合理?开始,他们当然说不合理。后来,我跟他们说,穷人可能赖账不还,所以银行要通过高利率来补偿可能的损失,这样他们就慢慢明白,不负责任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也给孩子讲我小时候听过的故事。一个故事说,一个江湖大盗被执行死刑前,跟他妈妈说,我要死了,就想再喝一次你的奶。他妈妈就打开衣服,让她儿子再喝一次奶,结果她儿子就把她的乳头咬了下来,并且满含怨气地说,妈妈,你为什么没有在我第一次偷东西时,及时阻止我。

我们要培养孩子好的习惯,但也要惩罚孩子坏的习惯。惩罚孩子坏的习惯要有言在先,言而有信。不能不管,但也不能临时发脾气,这样大家慢慢明白底线在哪里。

美国有一个管教孩子的三步曲:1.让孩子承担自然结果。如果孩子不做作业,或者上课迟到,那么让他们自己做选择,并且承担结果。对有些孩子,这个方法管用。当然,不能让孩子尝试危险的事情,如毒品,喝酒开车等。2.取消特权。如果孩子看电视而不做作业,那么可以取消他看电视的资格。一般24小时会有效果。取消特权需要有效率,即不让他看电视期间,不能上网玩游戏,也不能上网看电影。也可以让孩子挣来特权,譬如,一个星期按时完成作业才可以把手机领回来。3.赔偿。有的时候让孩子赔偿损失比直接惩罚更有效果。譬如,如果孩子故意损坏邻居的篱笆,可以让孩子赔偿修篱笆的费用,而不仅是拿走他的手机。甚至可以让他给邻居做额外的杂活。如果孩子开车超速,可以让他去做社区服务,明白行为的责任和后果。

对孩子实施纪律的目的是教育而不是惩罚,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变得更有责任感。

第六,因材施教。

网上经常有牛爸牛妈介绍培养牛娃的经验,但是我们必须接受一个现实,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但我更喜欢他是一个教育家。论语中有孔子因材施教的一个例子。子路和冉有同样问“闻斯行诸”,孔子却作了不同的回答。由于子路性勇敢前,做事有时不免轻率,所以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时最好向父兄请教后才去做。而冉有则由于个性谦退,遇事往往畏缩,因此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后立刻去做。孔子这样以一进一退来适性教育弟子,便能使他们避免过与不及的毛病。

别人家的牛娃是别人家的,他们家的教育经验,未必适合我们家的孩子成长。我们要根据自己家的孩子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掌握生活技能,有自己的个人爱好和特长,追求自己的梦想。

网上升学顾问的那些经验,未必适合每一个人。取得全国比赛大奖固然可喜,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全国大赛中得大奖的。

更有文章写,什么样的课外活动可以在藤校申请中加分,我个人认为这是本末倒置。孩子的课外活动应该对应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追求完美的努力和毅力,从而使得他们为自己努力取得成就而高兴,而不仅仅是升学。

不仅我们家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不一样,而且我家里的几个孩子都不一样。心理学上说,不仅人跟人不一样,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不一样。吃饱饭以后和饿着肚子时的感觉就不一样。有哲学家说,人在一生中不能两次经过同一条河,因为人和河都在不停地变。

教育孩子,要先从关注孩子开始,明白自己孩子的特点,而不是套用别人的经验。

第七,减少孩子的压力。

调查显示,现在很多孩子心理压力很大。

刚开始,我对孩子的压力很不理解。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哪里来的压力?

现在明白,孩子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也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了解世界。并且,孩子的很大一部分压力,是来自父母,尤其是华人父母。

我们华人父母,对孩子要求太高了,学校考试成绩要好,外面比赛成绩要好,爱好和时间需要父母掌控......

其实,父母爱孩子,往往爱得不得法。

虽然我们都是无条件爱孩子,但是我们会表现出有条件的爱。我们会用爱来威胁和控制孩子。孩子取得成功时,我们释放我们的爱;孩子失败时,我们收起我们的爱。

父母有时会给孩子挂胡萝卜。父母许诺对孩子的爱,但是孩子永远也不能达到目标。这种有条件的爱,让孩子感到,只有他们取得一定成绩或者达到某个目标以后,才能得到父母的爱。这对孩子心理压力很大。

这种有条件的爱,往往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譬如,全A成绩,班级第一名,比赛取得名次等,都是有条件的爱的表现形式。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最有力的工具。

通过威胁孩子(照我说的去做,要不我会很生气),或者让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有负罪感(我对你做出这么大的努力,你却取得这样差的成绩),都不是正确的爱孩子方法。

正确的爱孩子是鼓励孩子去努力(让孩子和父母搞明白怎样做大人孩子才会都开心)和去尝试(父母鼓励孩子去试一试,看看他什么感觉,说不定他会喜欢)。

成功的人士,一般都有一位深爱着他们的好母亲,这些成功人士包括林肯,杜鲁门,罗斯福,里根和卡耐基等。他们的父亲未必杰出,也不一定是好的榜样,但是他们妈妈的爱,是他们成功的力量源泉。

第八,广义的成功。

在世俗的世界里,成功的定义就是赢。赢来财富,地位,权力和知名度。这种赢的表现贯穿体育比赛,艺术表演,学校考试等。只有一个赢家,别人都是失败者。这样的成功定义下,大部分人都是失败者。

同时,社会让人们感到失败难以承受,贫穷而无助。结果孩子的压力山大:成功的机会很小,失败的可能很大。而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经常一朝变得身败名裂。

美国一个心理学教授(JimTaylor)对成功给出了更为广泛的定义:自尊,人生的主人和情绪的主人。

自尊包括两部分: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孩子对自己世界的自信和掌控。父母可以给孩子爱,鼓励和支持,但是孩子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一无所长的孩子是很难有自信心。

孩子是他的人生的主人,所以父母也不要给孩子太多的爱,鼓励和支持。孩子要明白,他自己要为自己的兴趣、努力和成就负责。孩子通过自己努力取得的成就,往往是孩子高兴的极大源泉。

现在到处都在讲情商。有的时候,父母没有弄明白,孩子受到的失败,挫折,诅丧,痛苦等,也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父母保护孩子不受情绪的折磨,其实是干涉孩子情绪方面的成长。父母要让孩子完全体验情绪的波动,包括好的情绪和坏的情绪,从而使孩子明白和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

谢刚博士推荐了《真正的幸福》一书(AuthenticHappiness,byMartinSeligman)。我刚好有这本书,所以就归纳一下书的中心思想。作者认为,钱,婚姻,社交活动,性别,宗教信仰和天气,只占人的幸福的8%到15%。譬如天气,北方人在冬天,可能会认为海南的人很幸福,可是,海南的人对那里的冬天习以为常了,也不感到多么幸福。

书的作者认为,影响人的幸福的主要因素是一个人的品格。这些品格贯穿全人类,在哪里都被推崇,譬如智慧,知识,勇气,爱和谦虚,正义,涵养,灵性等。人在个人经历中建立起来的独创性,诚实,坚强,善良,公正等优秀品质,才可以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

简单的说,一个人的幸福,不完全是钱和地位,而是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可以做得随心所欲,得心应手,不受别人的干预和指挥,就是成功。

(作者:刘以栋,系美国资深金融分析师,笔耕不辍的他,业余爱好阅读,写作;他撰写的金融类点评,教育类资讯和感悟,常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媒体刊发,让多人收益。本文经作者授权转发,版权归属作者和本号联合所有。)

顶一下 (41
踩一下 (4
上一篇: 敢批评你的人,请深交一辈子
下一篇: 男人注意:这五种行为,会让女人瞬间死心!

评论区

表情

共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访问本站!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