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请问你任性的本钱在哪里?

     01     

“女人过了30岁就像郊区房,男人有钱也不会买。”

3年前,34岁的海归女学霸郭某某,在全国有名的相亲角上海人民公园里,收到了这样的评价。

相亲角里,她看到那些为子女婚事焦虑的父母,对这里产生了兴趣,于是决定做个体验式调查。

她给自己写了一份相亲广告,写下一些自认为可以评价自己,自己也很满意的信息。

连续几个星期,她每天到人民公园举着广告为自己相亲,并由隐藏摄像机记录下家长们的真实反应。

郭某某往那一站,立刻有一大堆人围过来。

但当叔叔阿姨们一听说她是83年的时,他们的反应都是:“这么大,你这个情况麻烦了。”

甚至有个阿姨问完年龄后,说了句“哦,勇气可嘉”,随即转头离开。

一位叔叔觉得她不应该要那么高的学历,女子无才便是德:

“你看她读到硕士,没什么用。女孩子不要读太多书,读个大专、本科就蛮好的。

嫁出去,嫁完生个小孩,也挺稳定的,多好。

读了好多书,把自己都耽误了,现在很难配,相当难配!”

还有个叔叔形容:

“在这里,男的就是银行卡,你有钱,你就可以买房子,所以女的就是房产。

你看她,长得还行,又没结过婚,这个房型还可以。

但是她年纪大了,所以她这个房子在郊区。”

所有人都只关心她多大了。

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收到的反应还是超出她预期。最后连她自己都开始怀疑,才不过30出头的年纪,已经贬值到这种程度了吗?

     02     

最近一部热播剧里,恰巧也有一位30+的未婚女性小沈。

小沈在一家规模颇大的汽车企业工作,作为法务部经理的她,业务能力无可挑剔。

但33岁的她,自然也在被父母催婚。

妈妈告诉她:“如果你现在是二十三岁,是大学刚刚毕业,你今天想挑挑这个,明天你想选选那个……但是你现在是三十三岁,请问你任性的本钱在哪里?”

沈妈妈一直希望女儿尽快与男友结婚,但小沈经过一段相处后,觉得两个人不可能会走到最后。

对此,沈妈妈认为:“你就是作,结婚不就是过日子吗?”

男友也告诉她放弃幻想,自己愿意跟她结婚已经很不错了:“您这岁数上婚介所,都被人嫌弃。”

周围的人都在告诉她,老大不小了,过了这村就没这店。

但小沈最后还是选择和男友分手,勇敢选择别人并不看好的生活。

许多网友说,在小沈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那些被灌输年龄焦虑、性别焦虑的人们,在这之中挣扎、选择。

     03     

但我们可以在小沈身上,看到与社会给予的压力相处、与自我相处的方式。

①避免真相错觉 ,形成定见

即使是谎言,重复多遍,就容易让人信以为真。

男友、闺蜜、母亲,小沈一直被周围的人灌输“女生就是要赶紧结婚”的思想。

在周围人的频繁轰炸下,想必不少人都会动摇,开始怀疑自己的坚持是否是错的。

但她没有,她坚定自己的价值观。

公司来了个赏识她的上司,在工作中渐渐对她有了好感。

上司带她去买房,面对千万级别的房子,别人跟她说,跟上司在一起就能轻轻松松拥有豪宅了。

上司也告诉她,跟他在一起,就能让小沈站得更高,看到更美的风景。

但她说:“命运中的所有馈赠,都暗中标好了价格。”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属于自己的风景。

她充分地坚定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并清醒地了解自己所想要的。

因此,只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时,才不容易随波逐流,坚定自己的想法。

②扩大可能性空间,应对社会时钟

可能性空间,指的是各种可能性集合而成的空间。

例如,一个走失的人的去向,会形成一个巨大可能性空间:

假设每条路有两条岔路,每条岔路又有两条岔路,那么可能路线数量,随着分岔次数增加,就形成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1,2,4,8,16......这是指数级增长,可能性会非常多。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提到一个观点:幸福家庭都相似,不幸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们也可以用可能性空间来理解这句话。

观察幸福家庭会发现,夫妻双方共同努力,会把可能性缩小到接纳、有效缓解、平稳过渡、没出现、达成协议这一种。

而不幸家庭,只要有一项无法统一,就都可能导致家庭不幸。

幸福家庭都相似,不幸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因为在那么多种可能性中,幸福可能性占比较小,不幸可能性占比较大。

如果夫妻双方都理解可能性空间,更容易形成共识,经营出幸福家庭概率就会更高。

对于我们个人的生活选择,则可以扩大可能性空间。

小沈作为30多岁的女性,结婚似乎成了当下她最急迫的事。

人生具有多样性,如果一板一眼遵照社会时钟去活,就相当于把人生丰富可能性,收缩成单一可能性,这不会带来幸福。

一个人出门左拐还是右拐,就有两种可能性;每一种可能性后面又会有更多分支,以至于无穷。

如此丰富、无穷无尽可能性,如果只固化成一种可能性,就太浪费人生了。

当我们听到各种“应该”观点时,要自我提醒:就只有这一种可能性,没有其它可能性吗?

③保持成长心态,追求成长跃迁

在成长心态的人看来,努力可以让我们更聪明,或者更擅长于某件事情,努力可以激发我们的能力并成就自己。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立刻就擅长做某件事情。事实上,做一些我们不擅长的事情,反而更为有趣,因为通过做这样的事情,我们可以拓展舒适区,并从中学习。

成长心态的人,秉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原则,一方面遵循成果导向,用结果来指引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注重过程,即便失败,只要能学有所得,就能保持屡败屡战的斗志,争取每次改进一点点。

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认知跃迁、能力跃迁、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资历和位置上升了一点,老经验运用熟练一些,那么,眼界、格局就不会有什么变化。

也就是说,没有实现成长跃迁。职场上的小沈虽然困难重重,但她依然能够一次次拓宽自己的领域,一步步向前。

有首歌里唱过:“他只是很小的一个舞台,你配得上满载大爱。”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做到优秀,有能力让自己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那么,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任性的本钱”。

共勉。

(本文作者:何似;文章来源:终身成长者:ID:zhshchzhzh)

顶一下 (0
踩一下 (0
上一篇: 自我提升的十大习惯,努力过上熠熠生辉的生活
下一篇: 希望你相信,人生的每一步路都不白走

评论区

表情

共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访问本站!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