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羡慕嘲笑别人,走好自己的路

在院子里锻炼时,我认识了一位大姐。某日我正埋头推轮椅,从身后走来一个女子,她笑着对我说“总看到你在院子里锻炼,今天一定要认识一下你。”突然被陌生人搭讪,我一时没反应过来。但我看她挺友善,随口答应“好啊”。后来我得知,她比我大几岁,在大院里的印刷厂上班,也住在家属区,喜欢在大院里长跑。

她告诉我,她每天要跑十公里左右,如果不跑浑身不得劲,还会觉得没完成任务。虽然我推轮椅与人家长跑完全是两回事,在运动强度上也无法相提并论,但我对她所说的“不锻炼身心都不自在”很有同感。于是,我们就聊了起来。从冬天锻炼时穿多少衣服合适,到锻炼后回家须换掉被汗水浸湿的衣服以免感冒,再到锻炼中彼此有没有发觉体力极限,还有吃什么东西能尽快恢复体力,这一聊还真欢。

由于她是早上跑步,我是晚上推轮椅,后来我们只是偶尔能遇上,但每次碰上都要一起走会聊会,然后她总是送我到家门口。我邀请她进我家坐一下,她一直谢绝。我发现她是一个开朗的人,在院子里遇到很多我不认识的人她都认识,在和我聊天的同时,她也不忘与其他路人说上几句。

后来我知道,在这种开朗的外表下,她也有苦衷与烦心事。她独自带着儿子生活,儿子处于青春叛逆期。据她讲,她的儿子喜欢跆拳道,已经练了好几年,在一些比赛中还得过名次。当妈的自然欣喜,花钱托人要帮儿子进体育类大学,可她的儿子楞说不想练了,是什么原因也不说。后来她的儿子好歹上了大学,又嚷嚷军训太苦、上大学是浪费时间,非要退学,自己混社会。当娘的苦口婆心劝说,儿子却不听。她说儿子已长得人高马大,外表很有男子汉范儿,可当着老师的面,还是嗲嗲地叫她“妈妈”,令老师不禁偷着乐。由于她坚持长跑,身材保持得很好,人显得很年轻,老师初见她和她儿子时,还误以为是姐弟。对这个可气又傲娇的大儿子,她很头疼,似乎束手无策。

面对她的诉说,我更多时候是一个聆听者。我也会回想自己的青春期,试图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理解和感悟她的故事。一个女人独自带着一个男孩的难处可想而知,孩子在单亲家庭成长可能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缺失,她没有听其他人劝说趁年轻“再找一个”,对儿子的顾及何尝不是重要因素?她对儿子没准还有一些愧疚感,教育中是否会有更多的迁就?她说在没有长跑以前,曾经抑郁过,跑步成为了她舒缓压力的有效方式。她坚持长跑,尝试参加马拉松比赛,结识新朋友,丰富自己的生活,重新找回了自我。不得不说,生活中有太多东西不能简单地以对与错来评价,生活中的各种因果也不一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作为局外人,我对她的生活无法妄言。但是,我看到了一个母亲的无奈和忧虑,也感受到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那份爱。她总是说“我的儿子很善良”,我没有问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知道母爱是能够包容很多东西的。我对她说:希望儿子在心理上长大时,能够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她笑着说:但愿吧。我能感觉到,她会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透过那位大姐对儿子的爱,我也想到父母对我的种种付出与其中的艰辛。曾经,父母为我的疾病心急如焚,带我四处奔波求医,母亲为了在医院陪护我,睡了数月的躺椅,父亲为我多方筹集手术费,家里曾为此欠下不菲外债。虽然我大难不死,但现实却远不是“必有后福”那么乐观,父母常年照料我的衣食起居,多年来一直带下肢功能不佳的我在屋里练习“挪步”,上厕所时更少不了他们的帮助。父母并不奢望我立业,只求我的身体状况能得以维持,希望我别整天闷闷不乐。这些看似不大的目标,实现起来谈何容易。我能走上写作的道路,固然有一些偶然因素,但父亲在背后花费了多少心血与精力?随着父母一天天老去,他们既要担心自己的身体,还得操心我未来的生活该如何安排。我对父母怀有感恩与愧疚之心,我多么希望像身体健全的男子汉那般,承担对父母的照料之责。但现实是,若我能将自己管好,已殊为不易。“心有余而力不足”令我抓狂,有时因为情绪不好,我还向父母发脾气。他们知道我心里的苦,不与我一般见识,忍让迁就着我。待我冷静下来后常常后悔。爸爸妈妈,对不起!

残疾带来的不便、成长蕴含的烦恼、父母衰老的忧虑、情感波动的起伏、工作产生的压力,这一切总是包围着我。有人夸我坚强、有毅力。对此,我只能淡淡一笑。因为我知道,从不幸的罕见重病中幸存下来,上述一切对我和父母就是一种注定。我想摆脱、逃避、蜕变,都是不可能的。命运与人生不可能重来,重病致残产生的一生性“蝴蝶效应”是我必须面对、经历、品味的。我只能一步步往前走,哪怕我看不清前路,但我没法后退,因为没有后路。

经历的事、见过的人越来越多,我也开始明白并非只有我一人如此。街头形形色色的路人看上去身体健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何尝没有不为外人所知的、只有靠自己去扛的困苦?困苦在形式上各有不同,但对人的心灵冲击是相同的。想到这里,我对自己的境况又感到一些释然。或许,每个人应该做的,不是羡慕别人如何好,嘲笑别人如何差;而应当是努力处理好自己的问题,过好自己的生活。

(本文作者:蒋萌,人民网评论员、中国作协会员。儿时患重疾成为“轮椅族”,著有《蒋萌网评》《观点·良知》《另开一扇门》三部作品集和自传《生命是劫后重生的奇迹》。)


顶一下 (0
踩一下 (0
上一篇: 你所羡慕的生活背后,都是超乎常人的自律
下一篇: 声音:外籍身份不是违法抗法的护身符

评论区

表情

共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访问本站!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