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0,不忘的温情的散文

(一)

人这一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和各种数字打交道,也总会有一些数字,能让我们终生铭记,那或许是某个重要之人的生日,也或许是某个重要的纪念日,还或许是一个特殊的号码,终归,因为其特殊性,我们记住了它。

1430于我而言,便是一个能让我铭记的数字。那是一个数字,代表着一个地方,在那里,我忐忑过,茫然过,也努力过,奋斗过;在那里,我挥洒过汗水与泪水,也收获过喜悦和成绩;在那里,我结识一群可敬可爱的人——我的导师,我的同窗,收获了可贵的师生情,同窗情;也是在那里,我完成了一次人生的蜕变,给自己的学生生涯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那里就是我三年研究生求学中,学习和工作的地方,是我们的实验室,1430实验室(我们简称“1430”)。

记得,刚刚进入1430实验室学习的时候,我是怀着一种忐忑而又兴奋的心情,对即将开始的研究生生活充满了向往和好奇,当然还有一丝迷茫和不知所措。我既希望自己能在那里大显身手,取得一些成绩,又担心自己难以适应那里陌生的一切,怕自己不能很好的和老师、同学相处,又怕自己基础差,底子弱,跟不上学习节奏。

我会在空闲下来的时间里,根据自己的最初接触,去初步判断老师是怎样性格的人,几位即将共同学习的同窗又是什么样的人,一遍遍的在脑海里演绎着如何与她们交流,如何和大家一起,融入到这个小小的集体当中。

总之,那个时候,我的脑子好像一直在高速运转着,想的事情也是各种各样,杂乱无章,一会还在这,一会就到那了,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没有节奏的跳跃着,反正是没有定数的。

(二)

张老师是我在1430实验室里面接触的第一个人,是我的导师。我的最初印象中,张老师温和,平易近人,说话声音不是很大,年轻,但知识却很渊博。那个时候,张老师刚从国外进修回来,我和其他几位同窗是他带的第一届研究生,常被称为他的“开山弟子”,这可算是一个能让我们倍感自豪的称呼。

张老师是我研究生学习的领路人,三年时间里,在张老师的带领、指导和鞭策下,我一路前行,一路收获。如果说刚入学时,我只携了一个空空的行囊,那么毕业时,我的行囊就已经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果实,那里面有很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还有老师和同窗们的情谊,那都是我人生中一笔笔宝贵的财富。

我是属于跨专业考研的,再加上之前的学习期间接触的实验仪器少,所以在新学的专业里,各项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相当薄弱。刚刚进入1430,看着实验室里各种陌生的仪器设备,听着其他新同学能熟悉的叫出大多数仪器的名字,并说出其作用和使用方法时,我的内心是沮丧和自卑的。

我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异类一样,不好意思向新同学请教,只能一个人悄悄的用好奇的眼睛一遍遍地扫描那些仪器,企图从中获得些什么来,但可想而知,那是无用的。之后,我便将自己蜷缩起来,不敢去使用那些东西,担心那些仪器被自己用坏了,每天只能看一些文献,实验研究方面陷入了一种茫然的状态。

这时,是张老师对我进行悉心的指导和鼓励,他说:“正是因为不会,所以才要学习的,这些设备也没那么脆弱,一用就坏,再说,就算坏了,还是可以修的,你要试着自己动手去操作它们,要放开胆子,不能畏手畏脚,第一步迈不出去,后面就没法走”。他会在我笨拙地使用仪器时,不厌其烦地纠正我手法上错误的地方,会告诉我,要怎样操作,才能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使研究更顺利的进行。就这样,在他的帮助下,我慢慢地掌握了实验室多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用途,并能独立进行自己的研究。同时,我也学到了对不懂的,不会的事物,要勇于尝试,大胆摸索的道理。

当然,我们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1430里,张老师会争取机会,带我们出去参加学术会议,使我们增加见识,开拓眼界,在搞好自己研究的同时,了解更多的行业新技术,新动向。

写科研论文,对我们多数新人来说,也是一道难题,尤其是英文论文,每每都会面临提起笔想写时,却又不知道该如何下笔的尴尬局面。张老师把自己多年来在英文论文写作上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将一篇英文论文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分解开来,向我们一一讲解每一部分该如何写,如何使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能很好的体现自己的研究内容,还能使人眼前一亮。

顶一下 (0
踩一下 (0
上一篇: 1314抒情散文
下一篇: 16岁与你的相遇爱情散文

评论区

表情

共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访问本站!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访问本站!